比利时设计师Jo de Baerdemaeker,是一位专注于亚洲的多文种研究者。他在雷丁大学从硕士一路念到今天的博士后,主要研究藏文字体、蒙文字体,以及孟加拉文和爪哇文字体。
2019年在东京举办的AtypI国际字体大会上,他分享了对于藏文金属活字历史的研究。深入扎实的研究震惊了所有参会的中国人,而我们也就此结识。2021年,我们邀请Jo和大曲都市,一起策划组织了藏文字体线上课程。2022年,我们向Hiiibrand推荐了Jo,请他担任Hiiibrand字体设计比赛的国际评委。我们还联合Hiiibrand一起举办了一次线上分享活动,虽然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被迫中断,但在反复尝试之后我们恢复了直播,无论是观看的人数还是参与讨论的气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
(资料图)
2023年8月底,经过了几个月的策划与准备,我们终于在上海浦东机场再次见到了Jo de Baerdemaeker!经历了13个小时无眠的飞行,他却看起来非常兴奋。在去往鄂尔多斯的飞机上,他第一次尝试了中国的蒸汽眼罩。眼眶的温热让他倍感放松,两周充满未知的中国考察之旅就此开启。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是鄂尔多斯。在机场,我们受到了几位小朋友别具特色的欢迎。在鄂尔多斯的几天,在策展人葛斯琴和设计师苏日娜的陪伴下,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对蒙古美食与酒文化有了深入体会。在全内蒙最大的敖包上,Jo仔细分辨出了电脑字体与木雕版印制的风马旗。在准格尔召,热情的喇嘛带我们在昏暗的藏经阁里翻看几百年前的经书。在鄂尔多斯日报社,在与设计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今天的蒙文报纸是如何排版与设计的。在吉木斯老师的工作室,我们领略了她精湛的书法作品。在成吉思汗陵园,Jo感受到了“地球人民一家亲”。
从鄂尔多斯到呼和浩特,火车在不断变换的风景中前行。如果说鄂尔多斯是一个草原/沙漠城市,那呼和浩特则是一座现代都市。人口数量和密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市井气息,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更熟悉的,是早早在火车站迎接我们的天格思。在他的工作室,Jo开始全面了解这位神秘设计师的各个方面——音乐、绘画、设计、他的个人收藏,还有所有人都爱到不行的小狗墨黑虎。
在呼和浩特,除了见见老朋友天格思之外,我们还去了内蒙师大和内蒙农业大学,与学校的师生们做了交流。在内蒙师大,Jo不仅分享了自己一系列的字体设计项目,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还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西文字体的入门课。Jo从金属活字的技术发展讲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再对照同时期的西文字体风格,全景的视角在短时间内就清晰地梳理出了字体设计的脉络。在内蒙农大,我们和塔拉老师与研究生们就蒙文字体展开了更多专业的交流,很多同学对欧洲的设计教育非常好奇,而Jo不仅在比利时的一所艺术学校任教,还是欧美多所设计学校的客座或评审。他也表示非常希望在将来能有一些中外学校之间的交流项目。
在呼和浩特最难忘的经历,莫过于跟着天格思俩口子和墨黑虎去红石崖景区了。在进入景区之前的一个观景点,我们下车放风。此处有不少游人聚集,有的搬出露营椅坐着喝咖啡,有的在拍摄照片和视频,还有的在四处走动。不知从哪里传来的音乐,加上阵阵的微风、舒适的温度、明媚的阳光,以及脚下绵延的公路和群山,让所有人的心情都格外愉悦。进入景区,抬头蓝天白云,低头马粪、蟋蟀和无数野花,不远处的草原上还有低头吃草的花斑马。
太阳慢慢躲到了山的后面,晚上回到天格思工作室,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火锅。Jo回忆起在红石崖公路边听到的音乐和彼时的心情,他告诉我们那是他小时候爸爸经常放给他的歌。“要是爸爸当时也能跟我在一起听着那首歌,看着眼前的美景,可有多好啊!”说到这里,Jo的眼眶湿润了。Jo的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他在生前与妻子几次来中国旅行,他们对中国的喜爱深深影响了儿子,让他对中国念念不忘。
泪洒呼市之后,我们圆满结束了在内蒙一周的考察,接下去的一周,我们将进入藏地。第一站是位于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从呼和浩特飞到兰州,我们再辗转两次汽车,从中川到临夏,最后终于来到了甘南州的首府合作市。说起合作市,肯定有很多朋友闻所未闻,一路上“合作方向”、“前方合作”等交通指示路牌,让我总要停下来思考几秒钟。一到合作,我就立马询问起当地的藏族朋友这一名称的来源。原来“合作”是藏语地名“HehTso”的音译,是藏语“羚羊”的意思。
合作市下辖的夏河县中的拉卜楞寺,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拉卜楞寺是安多地区最大的佛教学院,与其说是一个“寺”,它更像一个大学城,其中散布着各个学院、宿舍、寺庙、其他功能性建筑和公共空间等。在当地朋友草吉和多吉的帮助下,我们在不对外开放的印经处短暂停留,和僧人做了交流。此外,我们还幸运地见到了藏文书法大师久美曲达。在他的工作室内,久美曲达老师为我们削起了苹果,拿出酸奶和甜茶,一边慷慨地向我们介绍悉昙体的两大流派,为我们演示乌金体、乌梅体和悉昙体的写法,还在最后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给Jo。
甘南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喜欢踢足球的僧人,还有更现代的一面。喀拉嘎酒吧的本地青稞精酿让人回味无穷,配合切得薄薄却富含油脂香气的本地牦牛肉干和辣酱,加之开在上海都会让人觉得惊艳的室内装修,让人既感觉到十足的现代气息,又牢牢地连接着传统与土地。同样让人惊讶的是在大城市打拼后回乡创业的草吉,她开的Zoomsa Bar装修同样非常当代,开放式的空间与当地普遍的包间式酒吧大相径庭。Zoomsa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朋友相聚的地方”。虽然开业不久,但是在这里,已经举办过许多年轻人的活动:街舞比赛、音乐会、放映会,草吉甚至还在前不久策展了甘南地区首次的藏文电子字体展。如果你下次去合作旅游,喀拉嘎酒吧和Zoomsa酒吧,我们强烈推荐你去坐坐。
在结束了在甘南的逗留后,我们回到兰州,准备飞向圣城拉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入藏函,让Jo成为了机场和飞机上唯一的西方人。虽然在过关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小插曲,登机落座之后,Jo还是再次兴奋不已。这是他第二次去拉萨。2007年的时候,Jo第一次去拉萨,那个时候外国游客很多,入藏函的获得是在登机之前由传真机发送的。2007年的时候,拉萨的火车站还在修建,机场也要小得多,马路也没那么宽。2007年的时候,拉萨城中街头随处可见手写、手绘的店招,带着孩子在八廓街上雕刻石板的年轻妈妈热情地向他介绍了刻字工艺,大昭旁的酒店房间就可以望见布达拉宫。
蓝天白云和雅鲁藏布江依旧流淌,城市的面貌已经大变样。哲蚌寺的僧人考试和色拉寺的辩经,都让我们幸运地撞见了。晚上,我们见到了诺诺童书馆的创始人扎次,和他在色拉寺出家的哥哥。兄弟俩一个从小出家修行,一个则进入世俗学校学习,最后还去了美国留学,回拉萨之后自己创业,从事儿童绘本的出版和销售。虽然人生轨迹完全不同,但是兄弟俩却依旧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有意思的是,扎次策划出版的好多童书的封面或者书中的藏文书法、美术字,都是出自哥哥之手。哥哥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寺院里的高等级僧人,不仅需要担任监考、教书的工作,还喜欢收集各种古代的经书。他专程带来并展示了自己的收藏,让我们大开眼界。
布达拉宫依旧那么美丽,和2007年一样。还有原来的“拉萨”——大昭寺。虽然周围的八廓街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在拉萨最后一日的高光时刻来自晚上。在拉木藏餐馆,正当我们品着青稞酒时,羊兄姗姗来迟。自称文化商人的羊兄,在二十年前出于个人兴趣,创办了第一个收集免费或开源藏文字体的网站。今天的拉萨街头已经变得跟中国其他城市没有区别,统一的街道店招改造让城市失去了识别性,而比起招牌上的中文字体,藏文字体的种类更是屈指可数。原本面貌多样的手绘招牌被新的招牌制作工艺与电脑字体所替代,但设计师们却对字体的选择却并不在意。羊兄创办的网站,尽可能收集所有已知的免费数字化字体,就是想要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我们藏区的视觉环境变得更好。
羊兄送给Jo的一份超重的礼物,让他当场落泪。那是一台90年代由上海打字机厂生产的全新的藏文打字机。黑色的塑料外壳外面紧实包裹着白色的哈达,这是对花费6年时间写出《Tibetan Typeforms》的Jo最好的鼓励与赞许。
成都是我们在中国两周考察的最后一站。听说成都有大量藏族同胞生活与工作,我虽然去过不少次数,却是第一次知道。通过在甘南、青海和西藏的朋友们介绍,仅仅发布通告7个小时,晚上7点半,成都的Gawa咖啡馆里已经座无虚席。Jo花了两个多小时,详细(但比起他的大书还是极其简略)地介绍了他对于藏文金属活字的研究过程与总结,并在最后介绍了自己设计的一些藏文字体。他严谨细致的研究工作,系统性地向我们展示了西方开发藏文金属活字(包括打字机字体)的历史,以及对今天数字化字体的深远影响。研究金属活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整理资料,而是要了解前人犯过哪些错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哪些巧妙的解决方案,他们的设计对今天产生了哪些影响。Jo总是使用这句话来做讲座标题:Back to the Future。只有回看过去,了解历史,我们才能为今天和未来找到解决方案,这也是Jo的设计哲学。
在中国旅行的每一天,我们总是很晚回到酒店,而第二天也需要很早出门。虽然在每次道别晚安之时总会感慨“今天又是漫长的一天”,却也总是对每天遇到的新事、新人倍感兴奋与感激。“从我的心底表示感谢”,Jo在最后道别之时再次留下了眼泪。太多的信息需要沉淀,太多的联系也已经建立起来,在比利时(也许)唯一使用微信的比利时人,他在微信上的联系人数量已经超过了Whatsapp。许多未来的计划,正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他还会回来的,让我们再见
特别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蓝剑
才让
西热
古修吉美拉
扎次
东主多吉
达瓦央金
万玛草吉
彭措旺杰
久美曲达
阿旺
羊兄
王杰亭
根登罗布
德卓
天格思
代娴
葛斯琴
苏日娜
张炜
甘姐
陈敏
吉木斯
塔拉
成刚